宏观研究:五一假期消费强劲 汇率升值提升宽松货币政策预期 提升日均2.96 亿人次

[知识] 时间:2025-05-08 20:46:45 来源:智勇双全网 作者:知识 点击:189次

  投资要点

     (1)五一假期居民出行需求旺盛 ,宏观汇率货币消费亮点纷呈第一,研究预期居民出行需求延续高热度,假期自驾游仍是消费主要出行方式 。交通运输部消息,强劲今年五一假期前四天(5 月1 日至4 日) ,升值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11.85 亿人次,提升日均2.96 亿人次,宽松较2024 年同期增长6.24%,政策较2019 年同期增长34.92%。宏观汇率货币第二 ,研究预期旅游保持高热度 ,假期跨境游和票根经济成为消费新增长点 。消费从省域来看 ,强劲四川、升值山东、浙江、上海、重庆等省市旅游保持高热度,旅游数据再创新高;在入境政策持续优化 、度假旅游需求旺盛、国际航班运力增加等多重利好因素叠加下,跨境游成为新的增长点;票根经济已成为“五一”假期新的消费亮点  。第三 ,假期消费持续升温 。“五一”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.3%。第四,观影有所走弱 ,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好于2024 年同期水平  ,环比有所放缓。

     (2)短期关税冲击链式反应 ,关注消费和投资协同发力4 月制造业景气度较为明显回落 ,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影响开始显现,关税冲击链式反应出现 ,外需承压,外贸转内销,从外需冲击向内需承 ,内外需双双转弱,供需缺口或加剧 ,通胀进一步回落 ,经济向下寻求均衡。短期来看 ,稳就业压力凸显。非制造业景气度保持韧性,但扩张动能有所放缓 。

     我们在此再次强调,扩内需是稳增长的核心要义 。从扩内需的角度 ,应关注促消费与扩投资的协同发力 。

     一是促消费扩内需仍是当前核心任务 。但是从一季度社零数据来看,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并未提升,消费回暖主要是居民收入增速带动 。

     鉴于全年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,若居民比较消费倾向无明显提升 ,考虑价格因素,全年消费增速上限或是5.5%-6%左右 。若以此计算,未来社零增速或在6.1%-6.8%左右 。仅从内生增长角度 ,消费修复力度仍有不足 。

     从促消费政策角度理解,以旧换新虽然带动消费回升 ,但效果或存在边际递减,一季度数据已有所反应 。但我们理解,在存量政策方面  ,消费修复的预期差或来自中央转移支付政策、单方面扩大入境+离境退税政策、生育补贴等。

     此外 ,考虑收入是消费的核心变量 ,若社会价格持续走弱,为避免债务通缩加剧  ,保持社会流动性合理充裕十分必要,一个合理的举措是加大金融支持提振消费力度 ,如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,适度增大消费贷额度和期限,或因城施策;同时 ,切实降低居民债务压力  ,亦是提高居民收入的切实办法,年内五年期以上LPR 仍会存在调降的概率,不排除上半年落地的可能。

     二是扩内需离不开促投资的支持。在当前经济尚未完全走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  ,完全依赖提升消费率拉动经济 ,政策或短期有效  ,中长期作用或相对有限 ,因居民消费、就业预期不稳,难改居民消费预算约束 ,政策效果或主要源自于居民预算内消费的腾挪,或者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的转换,有效需求不足问题难以实质修正 。从CPI 恢复到2%左右的水平测算 ,GDP 需要填补5 万亿-6 万亿的需求缺口 ,需要消费增长达到15%以上,这不太现实。

     需要关注投资与消费的相互促进作用 ,即短期促消费政策拉动终端需求改善 ,同时积极财政政策亦需促进投资回暖 ,共同提振经济需求改善,进而实现生产与需求的良性循环。从历史数据来看 ,消费与投资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 ,两者存在较高正相关关系 ,背后的逻辑很简单,投资增加意味着支出增加,从而创造更多收入 ,而收入增加自然会支撑消费增长  。在出口不确定性增大 、促消费政策持续落地背景下  ,亦需关注固定资产投资的边际改善情况 ,这或是有效需求实质性改善的重要支撑 ,其中 ,基建投资或是抓手明确的分项 。后续仍需密切跟踪观察消费与投资协同发力 、相互促进的情况 ,重点关注“两重” 、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的机会 。

     风险提示:

     全球贸易摩擦超预期加剧;海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。

(责任编辑:百科)

    相关内容
    精彩推荐
    热门点击
    友情链接